images (5)

 接下來第三把交椅應該輪到誰來坐呢?這是十分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覺得是蕭白鏞,有人認為是姜建華。大概評判二胡大師,總要有「量身訂作」的大型二胡協奏曲作品。閔惠芬有劉文金寫的經典「長城」,穩坐第一位;王國潼也有彭修文「不屈的蘇武」,再加上「紅梅」,第二個位子也不遑不讓。這樣說來,蕭白鏞的「滿江紅」,應該是要坐第三了。(姜建華代表作也是紅梅,和王國潼「強蹦」了。但這兩首紅梅可都是經典啊!)

 

        蕭白鏞雖然也是「上海之春」出來的,但他的拉琴自成一格,和閔派明顯不同。他的特色是「鬆」,音色十分地鬆軟自然,強調琴音當有虛實,才能互相對照。不過我認為「滿江紅」不能算是太好的作品,快板寫得不好,流於炫技,不夠動人(長城第二樂章就很棒,斬刈殺伐,一氣呵成。)。蕭白鏞曾說現在的二胡年輕演奏者,拉琴不會多想,只會炫技,拉琴像「開運動會」。但是滿江紅的快板就像開運動會,這是作品問題,和演奏者無關。如果蕭白鏞能得到一首像「長城」般的作品(可惜劉文金沒幫他寫一首),可能藝術地位會更加提升。

 

    不過蕭白鏞有些曲子真是好,像「草原上」,真的就很有塞外的蒼涼,比原作曲者劉明源還要深沈。「翻身歌」逗趣的開頭及生動活潑的處理,都是這些名曲不能缺少的重要版本。

 下載 (3)  images (3)  

    姜建華是個令人驚喜的火花。她的演奏其實和閔惠芬很像,而且「動態」往往更大,一個樂句可由極小聲突然拉得極大聲,而且中間施展的「彈性」還讓你不會被「驚嚇」,反而好聽。我覺得她的演奏比較自然,不像閔惠芬往往有著某程度的沈重與嚴肅。她的「紅梅」當然是可和「壓揉派」王國潼互相抗衡的「上海版」紅梅,但我更愛她獨有的「十里墩山歌」,主旋律走出中國音樂的沈重,有著西樂高雅的優美。中段又回到傳統的淡淡憂傷,但那旋律是多麼真摰感人。最後再以興奮與樂觀作結。配合西方交響樂團「新奇」的伴奏,真是舒服的音樂。

 images (4)  下載 (4)  

        上海派的第三傳人是馬曉暉,她秉持著上海派一貫「大動態」的風格,但又多了一點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這和她本人美女的特質可能有關)。她有許多很棒的代表作,都值得想學這些曲子的人好好學習,如河南小曲,江南春色,陝北抒懷等。其實這些曲子的作曲者也都是很棒的演奏家(分別是劉明源,朱昌耀和陳耀星),但我認為馬曉暉的演奏絕不遜於原作者。「春吟」一曲好像是她特有的,「相望」則是聽完後那悲傷的旋律一直停留在腦海,久久不能散去

 下載 (5)    下載 (6)  

    二胡名家還有很多深具代表性的,像前段提到的三位都值得大書特書,一開始就先寫到這兒。真的比較起來,後起之秀如宋飛、于紅梅、馬向華等,特色性就少了很多,聽久了會比較乏味。當然有一個人不能忘記,香港的黃安源也是很有「特色」的。在很久以前大陸名家沒辦法來台交流時,黃安源就是「二胡王」了。但現實是殘酷的,黃安源一開始令人驚豔的是技巧,在他之前沒聽過二胡可以拉那麼快的。可是大陸人一下子過來後,每個技巧都大於等於他,接著就要看其他的部份。偏偏黃安源在特色上偏向軟弱與自我陷溺,白話說起來就是拉得太「娘」,這種「特色」很難在重要的曲子上有所發揮。他的錄音福茂錄了好多,不過還不錯的曲子,大概就是花梆子或是查爾達斯這種西樂改編曲了。

 下載 (7)  下載 (8)  images (6)  

    大師就是大師,只要是這些名家的演奏錄音,幾乎是一網打盡全部都聽就對了(反正也沒多少)。聽過之後放在心裡,過一陣子心情好(或是不好)時,拿出來再聽,就自然會有那種「這才是個角兒啊!」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