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字為藥  

長久以來,我一直把這本書看成「煮字為『樂』」。可能以為書裡是在描述喜好文字的快樂吧!字可以當藥嗎?有點怪怪的…

 

徐國能是師大國文系有名的教授,以一種浪漫的情懷和文字為伍,字裡行間總能感受到他的熱情,是那種一看過他的文章就不會忘記的類型。

 

這本書是他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都不長,但深入淺出,觀點與風格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例如有一篇他提到很多人問背詩有什麼用?他的回答竟是「其實也真是沒有什麼用,只是在偶然的一些時空裡,它們莫名地呼應了當下的心境」,「於是生命便由許多值得反覆玩味的片刻所構成」。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走在校園中,「春光爛漫,百花爭妍」「一時真能體會杜甫『寄語春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中的深情款款」…

 

其實我也有類似的經驗。高中時,我開始把國文當成一種「娛樂」,不那麼重視考試的分數。遇到喜歡的詩文,就反覆吟詠。至於字詞解釋的考試「重點」,自是「點」到為止。在日後的時光中,有一次到日本京都的龍安寺,看著有名的「虎負二子過河」的枯山水庭園,進入一種禪意的境界,所有遊客的心都沈靜下來。一縷秋風飄過,腦中竟浮現出「微颸略振,秋氣滿于窗戶」的句子。當下不禁心中莞爾,這種情趣,怕是難以和人分享的。

 

徐老師還有一篇「國文教師的黃昏」,光看標題就令人好奇,想探其究竟。作者一開始表示自己因為感動於中國文學的美,而將國文教育當成終生職志,期望將自己的美好經驗,傳達給更多人知道。然而之後突然來了一句:

 

「但我漸漸明白了我的徒然」…

 

「這個時代理解古典與傳統的環境日益惡化」,「期待學生欣賞古典文學與重視文化傳統,似乎成了不諳世故的過分要求」。「古典與傳統像漸漸沈落的夕陽,那沐浴在殘光餘溫的我,終究覺得遺憾。」…

 

這樣的語句,我只能以一句「心有戚戚焉」來概括承受這複雜的感覺了。就如同我最喜愛的古典音樂一般,那些樂曲是多麼地深沈與美好,但現在的年輕人願意欣賞的是少之又少了。時空不同,手機電腦的聲光刺激,將年輕人的心,鎖在那小小的螢幕中。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看「要花腦筋」書,聆聽「純粹」的音樂。於是這些上一代的「休閒活動」,也只能停格在那兒,雖然沒有完全死亡,卻是逐漸凋零了。

 

合上這本書,看到封面作者的話:「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細沙簌簌流去。煮字為藥,治療著我的無奈與寂寞」。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愛中國文學,藉由大家的參與及體會,能稍解徐老師的「寂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