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不是劉墉的書迷,因為我這個人有點「反骨」,愈是推薦為「校園優良讀物」的,愈不喜歡看。總覺得劉先生的作品,常有說教意味。

但是這本書翻了翻,卻還蠻「順眼」的。因為裡面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只有一個個的小故事,而且都是劉墉自己小時候的回憶。甚至從一開始的幾個小故事,還可以看出他其實是個「頑皮的小孩」…

他小學就在紙條上畫「兩個光溜溜的男女跳舞」,然後還給女生看,女生立刻交給老師,於是他得到了兩下手心作為「獎勵」。初中時奇異筆剛問市,連油漆過不吸水的門板都畫得上去…是的,他又到處亂畫了,又是裸女又是亂寫字,害別人只好重漆一次。大學英文課還因為翹課太多被死當…

這是我心目中一直教人為善的劉墉嗎?真是太勁爆了!

這本書和一般他的書不同,真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他畫了龍山寺,瑠公圳(就是書名「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的由來),然後藉此畫面回憶小時候的時光。畫面本身也是回憶的,龍山寺前面曾經有一個大水池,有人經歷過那個年代嗎?瑠公圳現在都被柏油路蓋在地底了…

裡面「父親的粥」,也許不久又要被選進中學國文課本了。劉墉總是在白話得不能再白話的文字之中,突然就讓你進入那個感人的時空。本來只是寫他小時候父親如何把肉鬆和粥攪勻給他吃,但場景一轉,到了他父親癌症手術後的病牀前。母親準備一碗瘦肉粥要給父親吃,小劉墉不明就裡也吵著要吃,父親不顧母親阻止,叫他爬上床,親自餵他吃粥。

「肉粥很燙,醫院裡沒有兩個大碗可以用來減溫。父親就用勺子一點一點在稀飯表面刮。那瘦得像乾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飯上時就不抖了,非但不抖,還像撫摸般,很細膩、很輕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薄薄一層,再吹吹,放進我嘴裡。」

「…我的眼鏡飛得更遙遠,成為父親為我吹粥時的眼鏡,蒸氣氤氳,鏡片上罩上一層霧。我像父親當年一樣,摘下眼鏡,只是不見清晰,反而模糊。」

「一個年已花甲的老孩子,居然從這碗粥,想到五十七年前抱養我的父親。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淌,淌在父親的粥裡…」

看到這裡,每個讀者能不動容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