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66.jpg 

辛特戶柏鋼琴獨奏會

好久沒進音樂廳了,今天終於去聽了這場鋼琴獨奏會。對照以前頻繁的聽音樂會日子,看到音樂廳的景物,真有故地重遊的感覺。

這個演奏者實際看起來比照片年輕,彈得也不錯,不過票房顯然跟隔一天的郎朗有很大差距(郎朗票又貴,又全部賣光光)。一樣是鋼琴獨奏會,身價真是不同,藝術在商業行為上也是秤斤秤兩賣的…

辛特戶柏的琴音很美,技巧也很好,只是曲目選擇上,連選兩首李斯特改編莫札特的音樂,有點重覆。壓軸的曲子是李斯特改編費加洛婚禮主題的曲子,改編得很炫技沒錯,但我覺得改編終歸是改編,難登「大雅之堂」,不能算什麼「重量級」的終曲目。那麼喜歡李斯特,不如來個b小調奏鳴曲,還比較深刻一些。

聽一整場的鋼琴古典曲目演奏,連我都吃不消,到最後也只能聽著聲音飄過腦後,然後看錶還剩多少時間。所以我覺得一般聽眾不用輕易嚐試,最好是上下半場不同形式的音樂會(搭配樂團或其他樂器的)比較好。

節目單的曲目介紹,依然是文謅謅的,什麼快板又慢板的,什麼ABABA曲式的,從頭到尾一般觀眾是一定看不下去的。要知道節目單內容是很重要的,因為觀眾音樂已經聽不太懂了,或是聽累了,就想看點相關的文章打發時間,結果又是令人望之生畏的「天書」,還花了50元去買,實在有搶錢的嫌疑。建議即使樂曲本身掰不出來,也擠一些作曲家有趣的小故事,不然節目單就贈閱,至少不會讓人有當冤大頭之感。

音樂廳的音效依然是老樣子,過長的殘響,導致細節流失,只要一彈快,聽起來永遠是一片模糊。只有在緩慢的重音「砸」鋼琴時,才會出現「繞樑三日」的效果。當然也有好的地方,就是傳音超好,一點小聲音就可以傳很遠,這點在「不乖的觀眾」身上尤其展現得很好…

是的,我很帶賽,又踩到地雷了,坐在很「雷」的奧客附近。這位大嬸在幹麼讓你猜猜?她在吃東西。是的,我沒看錯,她在鋼琴開始彈奏以後開始摸她包包裡的塑膠袋,發出明顯的「唏唏疏疏」聲音,然後拿出一片不知三小的東西往嘴巴塞。我看得正傻眼,她又開始再唏唏疏疏,準備吃第二片。此時我知道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不然我整場音樂會大概就要毀了。於是我過去拍拍她,她竟然連頭都懶得轉過來,慢慢地把塑膠袋收起來,表示「你娘知道了」。害我準備好的話卡在喉中,最後出口的竟然是很無力的「抱歉,不要再吃了…」奇怪?我抱什麼歉啊?是她才該抱歉吧?

還好她之後就真的沒再吃了,我也投入在我的音樂世界中。一會兒我突然想到,不知這個活寶現在在做什麼,便望了她一眼,她整個頭往後倒在椅子上睡著,呈現「頭部躺平」狀態…  還好我沒坐她正後方,不然你前面有那種畫面,不會影響你聽音樂的心情嗎?

嗯!去音樂廳跟在家聽音樂不同,永遠要有很強的心臟,才能應付突發的狀況。還是鼓勵大家去音樂廳啦!現場的音效跟音質,是大部份的人家裡的設備沒辦法複製的。而且演奏者在你面前彈奏給你聽,那種臨場感也是死的錄音不能呈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