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自二胡大師閔惠芬仙逝後,我開始重新去思考,到底怎樣算是一個大師?大師的魅力在哪裡?

  在「霸王別姬」電影中,一個小孩騎在另一個的背上偷看園子裡大牌演員唱的戲,流著眼淚說:「這才是個角兒啊!」這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我也聽過一個有名的年輕演員說,他常看所謂大牌明星的演出,思考為什麼只要是他們演的,有時劇本不一定好,但觀眾就是買帳,還是會買票去看

  在二胡的世界中,要讓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願意反覆聆聽你的演奏,不用說,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要讓人一聽演奏,不用看影像,也知道這就是你的演奏,錯不了。

   這很簡單嗎?其實不容易。大師之後的這些音樂學院訓練出來的二胡好手們,彼此拉得都很像,也都認不太出來。不能說拉得不好,但就是讓人不會想多聽

 

    以下分享一些個人心得

 

    閔惠芬自然是首先要說的,以下會提到的數名「上海派」,簡直可以說都是「閔派」傳人。她的特色是運弓的「動態」極大,大聲時超宏亮,小聲時又是氣若游絲,隨時維持著音色的緊度與彈性。不過這些只是很「物理」的形容,閔惠芬拉琴有著十分明顯的個人風格,隨便一個弓頭、迴弓,都有著她個人的慣用手法,聽久了很親切,有「那就是閔惠芬」的感覺。有人說「長城隨想」二胡的第一個音,那個長弓就完全展現閔惠芬的功力所在。

 images  

    「南閔北王」,說完了閔惠芬,自然就要說北京的王國潼。王國潼的拉琴和閔惠芬完全是兩個樣兒,個人特色一言以蔽之:「壓揉與跳弓」。王國潼似乎每個音都是壓揉,一般是不會拉琴的人才這樣,但是王國潼的壓揉硬是有他的「好聽」之處,百聽不膩。不會拉二胡的人可以想像,就像是日本演歌的抖音一樣,抖得很「深」,相對感覺韻味也就特別濃烈。他的跳弓更是特別,粒粒「結實飽滿」。在「三門峽暢想曲」中,只要一聽到他獨有的跳弓主旋律,就不禁令人精神大振。

images (1)   images (2)  

    王國潼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的松香不知是擦不夠還是怎樣,一個音常常拉到最後聲音會「乾掉」。當年我從黃安源聽到王國潼,真是很不習慣。一個講究音質的唯美細節,一個是大開大閡不拘小節,害我一直懷疑王國潼技術不好但也因為這個特色,使得他的演奏總是有股「蒼涼」的味道。

下載 (1)  下載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