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愛聽笛,把自己僅有的幾張笛子的CD聽了幾遍,很有感想,隨筆抒發一下。由於自己並不會吹笛,所以完全不專業,也就不負任何責任啦!

 

首先我覺得笛子的聲音真的很悅耳,它是用口中送出的氣去運轉,所以就和說話唱歌一樣自然,樂曲的起伏直接隨著演奏者的情緒變化,很容易引起共鳴。是我忽略這個好東西太久了

 

提到笛子曲,不能不提「發哥」──俞遜發。聽了那麼多笛子名家,要論音色的優美,兼顧南北派之所長,聽發哥演奏,絕對是最四平八穩的選擇。更不用說要聽琅琊神韻、秋湖月夜這種俞遜發專用曲目,那是絕對要本尊演奏才能展現其獨特意境的。很榮幸以前和發哥有共同演奏的經驗,這真是國樂人幾輩子也換不來的福氣。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CD是王次恆的專輯。裡面的桑園春、幽蘭逢春等,旋律優美,一聽就令人神往。塞外隨想也是當年和他演奏過的曲子,只要曲子一開始嗩吶的旋律一響起,整個人就開始振奮起來。同張專輯還有深秋敘、空山望月這種比較「安靜」,充滿禪意的曲子。尤其空山望月只有笛聲,沒有任何伴奏。也許乍聽覺得單調,但可能我歲至中年,對這種「空山不見人,但聞笛聲響」的氛圍是十分地嚮往。

 

我發現一個巧合,就是我那有限的幾張笛子CD,竟然幾乎每一張都有幽蘭逢春,只是由不同的人吹奏。幽蘭逢春這名字取得很雅,但曲風和桑園春差得很遠。桑園春是超優美的旋律,而幽蘭逢春則是有點悲憤,有種懷才不遇的怨懟。然而前半部的壓抑結束後,後面卻來一段十分興奮,有如小孩蹦蹦跳般的輕快,實在有點「轉太多」,令人適應不良之感。而且後來就在這無憂無慮的輕快中直接結束了,沒有再「迴光返照」,回到前面的深沈主題,這和一般ABA的寫法也不太一樣。

 

總之我覺得如果此曲改名為「都蘭逢春」,可能比較貼近曲意……(不要打我,我知道我壞了氣氛

 

還有一首曲子,李增光的「南山吟」,也是我喜歡的。它和幽蘭逢春寫法很像,用低音大笛先吹一段沈鬱的主旋律,再轉入清亮的梆笛來段快板,不同的是後面再回到前面主旋律作收。會讓人低吟再三的,永遠是前面那一段。中間還有一段用尖銳的口哨聲吹笛子的技法,在琅琊神韻裡也有用到。只是這一段寫得很詭異,令人有看到鬼一般「加蘆筍」的感覺

 

笛子的曲子有些是比較超脫時代的,現在的聽眾也很容易欣賞,如前面所舉的例子都是。有些則是比較民間的、傳統的,如五梆子,三五七這種。一些老派的笛子大師,沒有心裡準備會嚇一跳,如北派馮子存,天啊!那笛音簡直跟嗩吶一樣淒厲,很多音根本就瀕臨爆掉邊緣。結果查資料,發現此人外號「吹破天」,據說在外行街吹奏,其他吹笛者盡皆破音,只有他的笛聲仍然直衝雲霄,真是氣壯山河,當然和南派的美聲笛音是很不同了。

 

南派聽大師趙松庭,即使是很老舊的錄音,也能體會那遠遠綿長的氣韻,與優美的音色,幽蘭逢春就是他的作品。至於陸春齡,鷓鴣飛名震天下,但是幾首錄音聽下來上氣不接下氣,不知是不是錄音時年齡已經太大(中國音樂大全裡的

 

笛子很多名曲,作曲者就是演奏者,這也就是他的招牌曲目。當吹奏這些「自己的曲子」時,聽起來總是覺得特別順暢,特別有味道。

 

再強調一下,由於自己不是練笛者,所以以上心得只是一個外行人的看法,大膽說出,還請專家不吝指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