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自從網路上開始漸漸有人在討論這個劇時,我便開始留意。接著是一些片段的影片內容出現(律師和殺人犯媽媽邊推著攤子邊對話那段),裡面都是我平常就有興趣的話題,吸引著我一定要找出來看。一看之下果然驚為天「劇」,緊湊的劇情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內心,演員震憾的演技也帶動著我的情緒一起潰堤。真的是把編劇、演員、觀眾的心都緊緊扣在一起了,大家一起來思考犯罪事件加害者、受害者、以及衍生的精神疾病患者與家人會產生的共同問題。

 

        每一集片頭的設計都一樣,總是會產生一個新的事件,然後就是電腦螢幕上的鄉民兩極化的留言,接著那些字就會一個個地浮上去,最後浮出「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劇名,真的是太酷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對於一個事件只有表象了解的人,批評起來會有多麼偏頗,然後才會不小心反省自己也常常一樣……

 

        我很喜歡網路上某個作家討論本劇時的架構,十分完整,所以借來一用。

 

 

一、劉家(劉昭國、宋喬安、天晴、天彥)

 

        這個故事有許多主軸,最大的兩個就是宋喬安與李大芝兩位女主角代表的劉家和李家,這也代表者本劇最重要殺人事件的受害者與加害者家庭。

 

        昭國和喬安的兒子天彥在一次「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生,之後劉家整個起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聞台擔任領導工作的喬安整個人暴燥易怒,藉工作與喝酒麻痺自己,不僅與老公感情降至冰點,和剩下的女兒天晴也逐漸疏離。一次在電視台裡和女兒的爭吵拉扯中,天晴甚至尖叫地喊出:「妳為什麼不和劉天彥一起死掉算了?」旁邊一堆的工作下屬在看,喬安那種又是丟臉、又是傷心的感覺,賈靜雯完全地讓你感受到。

8.jpg

 

        這個劇出色的演員實在太多,說起來幾乎找不到一個有缺點的演員,只是每個人擔任角色不同,發揮不一樣而已。賈靜雯無疑是表現最亮眼的人,輕熟女的她由於演員及人生的歷練,對於家庭與職場的角色都十分熟悉,再加上用功地去學習新聞台工作的內容,展現出來的是完全地專業。雖然她依然具備女神般的美貌,但顯然她不在意這些,完全拋開了偶像包袱。

3.jpg

 

        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實在太多,其中最強烈的莫過於夫妻兩人為了修復自己的婚姻,回到兒子喪生的電影院。喬安從流著眼淚顫抖著說著「我怎麼可以讓天彥一個人在戲院裡面……」「我們天彥就一個人……天彥一個人……」,到昭國抱著安慰她「都過去了」,她卻更激動地抓著他喊著「我過不去…我過不去…昭國,我過不去……」這一段錐心的哭喊,完全喊出了一個母親的喪子之痛。看到這裡為人父親的我也忍不住狂奔的淚水,真的好可憐啊!

 

https://youtu.be/ON-65esMNik

 

5.jpg

 

        另一段是昭國要她面對天彥不在的現實。喬安連天彥的房間都不敢進去,天彥的東西也不能丟,她拿著一箱昭國要丟掉的天彥的玩具站在房門口,昭國逼她「進來啊!」,不斷地拉她、扯她,就看著喬安從面無表情開始一點一點變化,一直到極力在忍卻忍不住地完全崩潰……昭國才由「攻擊者」轉成「安慰者」去抱她,夫妻兩人抱頭痛哭……好令人心疼的畫面啊!     (這個時候覺得劉昭國實在是壞死了……

 

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videos/%E6%88%91%E5%80%91%E8%88%87%E6%83%A1%E7%9A%84%E8%B7%9D%E9%9B%A2x-vogue-ep2-%E7%8D%A8%E5%AE%B6%E7%89%87%E6%AE%B5/264370591137913/

 

1.jpg

        溫昇豪自然是沒得挑剔的好演員,之前的「瑞凡」就已經名滿天下了。他剛好都演的是比較「悶」的角色,這次的昭國也是。明明也是受害者的父母,因為妻子已經在濱臨崩潰的邊緣,身為老公又要安撫妻子,又要壓抑自己喪子的傷痛,只好不斷地要求自己理智戰勝情緒。其實說起來他可以把一切的錯都怪在妻子頭上,都是她電影看到一半跑出來,才會讓天彥一個人在裡面面對兇手。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應該是在內心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反而是喬安在強悍的外表下不斷內疚與自責,覺得昭國口裡不說,內心一定這樣想……

4.jpeg

 

 

 

二、李家(李大芝(曉文)、李爸、李媽、李曉明)

 

陳妤是個年輕的演員,飾演李大芝,戲份的重量與強度都不亞於賈靜雯的喬安。雖然她謙虛地說靜雯姐的女神風範與成熟演技都是她趕不上的,但是看起來兩人在戲裡真的是平分秋色,一樣優秀!

6.png

 

李大芝原來就是殺人犯李曉明的妹妹李曉文,因為事件發生後全家都難以面對社會,媽媽為了讓曉文「重新做人」,把她抓去戶政事務所改名叫李大芝(曉文還說難聽死了)。媽媽拿著一包錢給大芝說媽媽沒有能力,只能省這一點點,叫她未來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再管家裡的事……畫面十分令人鼻酸……

 

        大芝在劇中是各個人物關係的中心,她誤打誤撞到了電視台工作,發現老闆喬安就是她哥殺人受害者的媽媽。她租房子住的地方,房東是另一個重要家庭的應思悅,應思悅的弟弟應思聰得了思覺失調症,後來發展成另一支重要的劇情線。律師王赦後來也找上大芝,所以幾乎戲裡每個重要人物和她都有關係。

 

        陳妤在戲裡看起來樸素不起眼,因為當殺人犯的妹妹,一直就像過街老鼠一樣躲藏。其實她笑起來有酒渦,也很可愛,只是劇裡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讓她笑……

 

        一直壓抑的她,劇裡也有爆發的時候。當她的行蹤曝光,喬安指使電視台的人去跟蹤她採訪,她怒氣沖沖地到電視台理論:「難道我和我的家人,連活下去的資格都沒有嗎?」「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加害者家人沈痛的控訴,令人動容。

 

她雖然只有22歲,其實2年前已經拿過金鐘獎。她的個子很嬌小,和高大的房東應思悅站在一起,常常有母雞帶小雞的感覺,和劇裡被思悅照顧的角色很搭……我覺得她長得有點像台版的朴信惠,只是膚色黑了點……

 

        飾演李大芝媽媽的謝瓊煖,無疑是最搶戲的配角。她和吳慷仁那段一鏡到底的對手戲,裡面的台詞「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在網路上被大家一放再放,搶盡其他主角鋒芒。老綠葉演員的功力,往往是觀眾欣賞的焦點。

 

https://youtu.be/yS9doqWuC6U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圖片搜尋結果

 

        身為無差別殺人的殺人犯的母親,該是什麼心情?怎麼體會?除了對數不盡受害者家屬的愧疚外,還有自己剩下的女兒要保護。「家裡要死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妳也跟著葬在這裡。」連自己和老伴都當成是已死之人,只願女兒脫離這個壓力活下去,這種絕望與心酸何人能解?

 

        另一場她在遍尋不著女兒怕她尋短,後來終於在思悅那兒找到她的對手戲,也成為經典畫面。好不容易看到女兒健在,她不是衝過去抱她,而是用盡最大力氣一下又一下地打她,一邊罵妳是跑到哪裡去了,一邊又哭著說妳知道我多擔心妳嗎?這場戲謝瓊煖事前就和陳妤說她會真打,用力打。結果還來回排了幾遍,打的人手都虛脫了,被打的人身體都黑青了。她們都是最敬業的演員!

 

 

三、應家(應思悅、應思聰、凱子、應爸、阿姨)

 

李大芝房東應思悅應思聰這邊,應該是為了豐富劇情生出的一個「旁支」,沒想到演員演得太好,精神病又是大家很關心的議題,所以差點「喧賓奪主」,光芒蓋掉「主幹」的李曉明殺人案。

 

        應思悅由星光二班歌星曾沛慈飾演。以前當歌者時我沒有注意過她,甚至她後來也演過收視率不錯的戲,我還是不認識她。但是她在本劇中的表現,實在是太亮眼、太精彩了,而且一直無怨無悔地照顧李大芝與應思聰,這種大姊個性又很討人喜歡。

6.jpg

 

        沛慈把沒有心機,開朗陽光的應思悅給演活了,知道大芝是李曉明的妹妹後,非但不嫌棄,還讓她在店裡工作,即使店生意因為大芝曝光而被人砸雞蛋抵制,仍然支持她。弟弟思聰因為求好心切、工作壓力太大,最後得了思覺失調症(就是俗稱的精神分裂)。當姊姊的思悅明明有對象要結婚了,還是只好接下照顧弟弟的工作(因為爸爸再娶,身體也不好),甚至因此最後還和未婚夫分手。永遠面帶笑容,有苦都往肚子裡吞,最後受不了終於在昏睡的爸爸病床前大哭,真是令人心碎!

9.jpg

 

        思悅的名言是「笑開來,好運才會來!」常有的畫面是她帶著大芝對著遠方「哈!哈!哈!」大叫,鼓舞彼此的士氣,給這個劇帶來少有的正面能量。

 

        精神疾病除非真的遇到家人或朋友罹患,不然很難理解那種溝通與照顧的困難。劇裡真實呈現患者心裡感覺,一直覺得有人在嘲笑他,甚至還會跟他對話,旁人看了當然是莫名其妙。病人一開始都會逃避吃藥,沒有「病識感」,後來情形就會愈來愈嚴重。但吃藥往往會有感覺動作遲頓的副作用,病人心裡會更挫折……這些都在劇裡一一呈現,甚至導致了劇末最後一場嚴重的衝突事件......

 

 

 

四、王家(王赦、美媚、美媚爸、美媚媽)

        吳慷仁飾演的王赦,無疑是除了兩位女主角外,男演員的最大亮點。他的角色本身就充滿了矛盾,身為一個律師,卻是所謂的法扶律師,專門替犯了重大罪行的人辯護。身為李曉明的辯護律師,他得要承接受害者家庭與社會大眾的憤怒,最經典的畫面就是一出法庭就被潑糞那一場,事後回家不敢跟老婆說,還編個自己掉到糞坑的謊話(這有人會相信嗎?)。

 

        王赦是戲中理想性格人物,簡直快到了聖人的標準。為了幫那些眾人眼中的「人渣」辯護,老婆美媚也受到電話威脅,娘家兩老都覺得丟臉及心疼女兒。美媚後來甚至因受到驚嚇而早產,小嬰兒最後還過逝……這裡真的是整個劇走到最灰暗的時候。一直在理想世界中的王赦也開始沈淪,不再幫一般死刑犯辯護,開始替黑道犯罪者辯護,用一包一包的金錢彌補對老婆的虧欠……

10.jpg

 

        戲裡的角色性格總是會前後反轉,一開始美媚反對他一直幫那些眾人唾棄的人辯護,但後來看到老公扭曲自己本性,用幫黑道辯護賺錢來補償自己,最後她還是用滿滿的愛呼喚他回頭。王赦一直都是很「ㄍㄧㄥ」的個性,但是當他看著美麗的妻子仰著頭,半是眼淚半是笑容地和他說:

 

        「我好想念  那個充滿溫度的老公

          那個眼神裡閃著光芒  充滿正義感的老公

          他不見了  你有看到他嗎?」

 

        王赦終於忍不住支撐了太久的委屈情緒,放聲大哭,用哭到模糊不清的聲音說「我在啊!我在啊!我在啊!

 

        這麼美又感人的台詞,由這麼好的演員表現出來,讓這段畫面不管再看幾次,都令人感動到掉淚……

 

https://youtu.be/lNPDYayYfoo

 

7.jpg

 

五、宋喬平與醫生老公(一駿)

 

        剩下的一些綠葉型的角色,雖然比起前面提到的不是最重要的部份,但是他們還是扮演了關鍵性的人,劇情沒有他們也走不下去。例如宋喬安在精神科當社工的妹妹宋喬平,以及她的醫生老公一駿。

 

        喬平除了一開始要照顧喬安的女兒天晴外,隨著有思覺失調的應思聰戲份愈來愈重,他們的角色份量也跟著愈來愈多。喬平和老公的戲是劇中少有的輕鬆角落,頂客族的他們的生活順利,沒有任何悲情的遭遇。不管是夫妻兩人的搞笑,或是喬平與喬安,一駿與王赦的互動,都給了整齣壓力沈重的劇一點點喘息的空間。

 

 

六、電視台(宋喬安、news哥)

 

        電視台裡的重點除了喬安、大芝外,還有洪都拉斯演的廖紐世(news哥)及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員。整個電視台的場景是無中生有,搭景搭出來的,劇組的經費來源算是十分充裕(據說是前瞻計畫的一部份),有些品質還是得要錢才能砸得出來。

 

        很喜歡洪都拉斯的news哥,當喬安「暴走」的時候,他總是扮演著協調(拉一把)、善後(收爛攤子)的工作。雖然他是諧星出身,看到他就想笑,但是在這部戲裡,他卻成為一個穩重的象徵,某種程度也算是喬安的依靠。

11.jpg

 

有些地方很有意思,例如他先對喬安說「我只是很希望那個有幽默感、嘴巴壞,但是心地很溫柔的老戰友趕快回來啊!」但說完卻立刻說:「靠!我怎麼會講出這麼噁心的話?」這種對話真的是老交情才會有的感覺啊!

 

 

議題

 

        這個劇最重要的是一些十分具備衝擊性的議題,例如廢除死刑。劇裡是沒有直接提到廢死,只是王赦律師不停地在幫一些大家認為罪不可赦的死刑犯辯護。他倒不認為那些人都不應該判死刑,只希望在執行死刑前,能充份調查,了解他犯罪的原因,從而儘量避免以後可能發生的悲劇。結果好不容易說服一心求死的李曉明見父母一面,司法高層卻突然一個命令下來立刻執行死刑,導致他前面的努力全然白費,也留下了看不到兒子最後一面的傷心父母……

 

        劇中對於各項碰觸到的議題,都沒有給任何肯定的答案,只是深度地挖掘了各個面向可能發生的問題,讓大家自己去思考。最衝突的是劇情安排王赦努力求取有精神問題的殺人犯陳昌脫離死刑,改判無期徒刑,結果陳昌卻大大抓狂,最後在獄中自殺。這樣王赦的努力還有任何的意義嗎?

 

        還有精神病人的問題。大部份人都覺得精神病人就是該關在醫院裡不要出來,以免意外害人。但是對很多的病人而言,待在醫院裡並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若能在家人的協助下走出社會,搭配藥物控制,許多人還是可以有適應社會及工作的能力,醫院也可以減少負擔,畢竟醫療資源也是全民要一起付出的。

 

 

最後是社會上的人對於犯罪者家庭的態度。儘管大家心裡明白殺人犯自己就該負全部的責任,但是傳統社會依然把這個責任某種程度地轉嫁到父母及其他兄弟姊妹身上。所以殺人犯的父母永遠都要在眾人的面前下跪道歉,不然就是沒有誠意。其他家人也永遠抬不起頭來,劇中大芝改名換姓東躲西藏的事,只怕不是杜撰而是事實。

 

 

這齣劇的結局,大芝父母和昭國喬安及其他受害者家屬道歉,雖然家屬談不上原諒,但至少有了這個起碼的互動。昭國喬安終於放下失去天彥的傷痛,好好照顧天晴,夫妻互動也終於破冰,互相扶持。應思聰配合治療,病況經控制而穩定,思悅一家重現陽光。大芝和喬安竟然在另一個電視台又遇到,由她們的眼神看出顯然她們已放下對彼此心裡的成見與包袱……

 

        Happy ending的結果當然是大家希望的結局,然而真實狀況可能會如此嗎?過程這麼淒慘絕望的故事,這麼圓滿地結束,這樣有說服力嗎?由大部份觀眾看完劇的反應看不出我的疑慮,彷彿大家都覺得這樣的結局理所當然。我覺得大家應該是明明知道真實的世界不會這麼美好,但卻還是希望在戲劇中能得到最後的希望與救贖。

 

        不管如何,希望每個看過的人,能藉由這個多元呈現的劇情,在面對一些議題的時候,讓自己能站在更客觀的觀點切入,而不再是像片頭那些網民一樣兩極化的謾罵。很多批評本身,只是因為對事情懂得太少。似乎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是絕對的好人,差別只在與惡的距離而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們與惡的距離心得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