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邦媛的「巨流河」常常被人和龍應台的「大江大海」相提並論,兩者是近期對從大陸撤退來台那一段歷史有深刻描述的書。我覺得很適合現在這個時間點來做個反思。反共抗俄八股早已遠去,本省外省的盲目撕裂又令人厭煩,正可以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時間,看那個好像屬於「外省人」、卻又是血跡斑斑的同胞歷史。

           齊邦媛是東北的遼寧鐵嶺人,「巨流河」就是遼河的別稱。齊邦媛隨著父親東北鐵漢齊世英的腳步,抗戰時邊讀書邊逃難,走遍大半個中國,最後再因共黨興起而到了台灣。齊邦媛主修是外文,但不沈溺於風花雪月之英文詩作,反而在艱苦的生活中,對許多如濟慈、雪萊的詩有更深意境的體會。

           雖然描寫遷台的那段過程其實只是書的前半部,但無疑地這個部份至情至性的流露,使這份個人回憶錄更加具備史詩般的可讀性。令我印象最深的,竟是看似平鋪直敘的描述她妹妹在逃難中死去的那段。她守著病重的妹妹直到自己倦極入睡,卻被姑媽哭聲驚醒,妹妹死了。在她睡前還曾聽到妹妹睜開大眼睛說:「姐姐抱抱!」如今身體卻已冰冷…

           大概為人父母的,都沒辦法看到這段不掩書嘆息,這是什麼樣的遭遇?什麼樣的時代?

           書中對作者對於自己在抗戰時克難的環境下求學,仍受到許多好老師的教誨,也有深刻描述。例如南開中學的張伯苓校長,深具教育與愛國情操,在演講中總是激情地呼喊:「中國不亡,有我!」。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朱光潛先生也是她的恩師,在一次上課教到一首描述一個婦女失了兒子在到處呼喚,裡頭有一句:「若有人為我嘆息,他們憐憫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此時朱老師取下眼鏡,雙頰滿是淚痕,把書閤上,走出了教室。此情此景,多麼令人動容!

           書中感人肺腑之處甚多,不是這個狹小篇幅可以介紹詳盡的,歡迎大家來欣賞這本值得用「心」去讀的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