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的一本書“我台北我街道”,裡頭有一篇焦元溥寫的公館一帶古典唱片行興衰,由於自己也是那個年代在那裡唸大學,也喜歡古典音樂,看完文章深有所感,所以也想回顧一下自己生命中某段時期的某個地方。我想就從我的小學時光開始吧!
我是在大約民國67年搬到敦化國小附近,在那兒念了3年的小學畢業。當時的敦化國小和現在應該是差很多,這麼說吧!當時學校最新的建築物就是活動中心,現在應該是校內歷史最久的建築物了,其他的每一棟建築應該都拆掉重建了。那時候的校長是莊杏林,看名字應該是要當醫生的,差一個字結果成了校長。
學校附近的大型建築物“原則上”都沒有換,例如台視。但有些其實是變了蠻多,例如以前有體育場和棒球場,現在棒球場成了小巨蛋。體育場每當有中小學運動會的時候,我們還會去看台上練“排字”。這個東西現在好像已經在全世界失傳了,可能在北韓還找得到。看台上的人每個人拿一個看板,看板上有好幾種顏色的紙,事先就先設計好多種圖案或標語,然後做好編號,每個人都拿到一張小抄用橡皮筋綁在手上,上面寫幾號就要翻什麼顏色,看台前面有人用鼓聲提醒大家,再加一個大字報指示下一個是要翻幾號。鼓聲一下,立刻翻頁,一張張的小看板就組成了一個大畫面。動作要乾脆利落,哪個翻錯了立刻就被飆罵,因為那麼大一個看台,一塊顏色一不對可是明顯丟臉的很!
(下圖果然是北韓的排字)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724581804-2611529406-g_n.jpg)
以前再過去還有中華體育館,後來發生大火,這麼大的建築物就整個消失了。中華體育館以前是看瓊斯盃籃球賽的,偶爾國慶日“四海同心團結自強晚會”也會在那裡辦。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管仁健觀點》一個無賴搞垮一座體育館| 社會| 新頭殼Newtalk](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newtalk.tw/album/news/80/58491c8c569bf.jpg)
我家是在現在台安醫院後面一帶,然而以前台安醫院不叫台安,叫做台灣療養院。小時候聽起來沒有感覺,現在會覺得比較像精神科醫院。以前的台灣療養院就像個小公園,裡面的樹木都會剪成動物的形狀,看起來很可愛。現在則早就全部剷平蓋大樓,沒有任何的庭院,醫院退到後面一點的地方。沒辦法,台北市寸土寸金,要留一點綠地都很難。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637854786-2931262211-g.jpg&width=259&height=194)
國小放學時十分壯觀,全校每個班出校門依不同方向分成大約6路小隊,小隊長拿著不同顏色的旗子帶著隊員前進,每一小段路都會有糾察隊員監督,看隊伍有沒有混亂,攔下來整好隊再繼續前進。糾察隊員威風八面,每當輪值時都十分光榮!
敦化國小剛好在八德敦化路口,八德路在這裡分成二段三段,敦化也分成南路北路。敦化南路本來有一個很大的陸橋叫復旦橋,因為底下有鐵路通過,敦化南路很寬,蓋平交道未免也太長,所以從我搬來這裡時就已經有復旦橋。後來因為鐵路地下化,原來的路成了市民大道,復旦橋變成是一個多餘的路橋,過不了多久也就拆了,風景整個清爽很多。只是我不清楚的是我們的校歌一開始就是“復旦橋前、林蔭道邊”,現在橋沒有了,不知道校歌改了沒呢?(我到網上查了現況,看到2019年的畢業典禮,歌詞依然是復旦橋前,真是溫暖啊!4:10處)
說說我家這個八德二段410巷路口吧!對面是爵士沖印店,小學時不了解,長大了才知道這是蠻有名的照片沖洗店,二樓還可以開攝影展。小時候可能對路口的書局比較有印象,最早是一家舊舊的書局叫東立書局,和出小叮噹(哆啦A夢)的書局同名。後來旁邊開了一家今日書局,又明亮又氣派,舊書局也就歇業了。今日的老闆是個很有趣的人,書局後來搬到八德路三段繼續營業,老闆在店裡面一律放的是台北愛樂電台的音樂,其實他不見得很懂古典音樂,但是他說他就喜歡聽這個。以前學校旁邊開書局是天經地義,保證有生意。現在不管哪裡幾乎都倒得差不多了,沒有人要看書也沒有人要買書,文具只要百貨行都可以賣,大家只要有手機就當成是全部的精神食糧,雖然令人嘆息但也看不出有什麼辦法改變。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637855396-899994685-g.jpg&width=259&height=194)
提到書店再補充一些特別名字的書店,八德路三段美仁里那裡有一家叫集太祥,現在的中崙車站附近有一家叫一六文具行,這些店名都很特別。集太祥感覺是上個世紀的名字,賣什麼東西完全看不出來。三段還有一家麗華行,應該是男孩子的天堂吧!賣的都是電玩卡帶,是的你沒聽錯,不是光碟,是卡帶,連磁片都是以後才會出現的東西。那時連個人電腦都還沒開始流行,任天堂超級瑪莉可能也是之後的事吧!(後來就開始賣宏碁第一台電腦“小教授”,還有Apple II了)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724582325-1025352365-g_n.jpg)
我家附近另一個巷口後來開了孫東寶牛排,後門廚房的香味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聞了都要流口水。小時候那個可是不得了的大餐,特別的日子或有重要的客人來才可能會去。牛排配上生菜沙拉和羅宋湯,生菜沙拉是上面一坨千島醬那種,羅宋湯就更神奇了。一般不是都喝玉米濃湯嗎?羅宋湯我只在港劇上海灘裡面看過,現在想想也不過就是蕃茄濃湯加點碎牛肉。牛排是真的不錯,但現在看起來也就是比夜市牛排好一點的那種程度。可是整個餐廳溫暖燈光的氛圍,方桌配上半圓形的椅子,一切都是那麼“西式”,那麼令人"高級"的感覺...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724582414-1227545542-g_n.jpg)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637855489-1825773784-g.jpg&width=300&height=168)
提到吃的讓我們把鏡頭再轉到八德路三段的中崙市場吧!這個市場最近也改建了,變成了現在常有的三層樓市場模式,乾淨舒適,但就不是我們心中傳統市場的樣子。市場如果沒有人聲鼎沸,沒有一點黑黑髒髒的走路要小心滑倒的感覺,好像就不像傳統市場了。小孩子不太關心到底要買什麼菜,但是有什麼可以現吃的料理倒是很有興趣。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賣蚵仔煎及炒飯的攤,其實賣的東西可多了,價目表落落長,但我特別記得蚵仔炒飯,可能那也是對我來說很豪華的料理吧!旁邊好像還有賣水餃的。巷子對面有一家牛肉麵店,我後來進去吃的時候有看到陳松勇,他吃東西旁邊要有一個女人服侍,一下拿醬油一下拿什麼跑來跑去,他大爺坐在那裡屁股一動不動,女人的表情看起來很不耐煩...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台北市傳統市場節中崙市場蛋炒飯奪特獎](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yimg.com/uu/api/res/1.2/_gdOg.cfPXYi32baF3EQyA--~B/aD0yNDA7dz0zMjA7YXBwaWQ9eXRhY2h5b24-/http://media.zenfs.com/zh_hant_tw/News/ftv/2016515L08M1.jpg)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巷子裡有一家幸福米行,米行的兒子是我的小學同學,幽默風趣好相處,小時候我常往那裡跑。後來很巧的是他就和班上的副班長女同學結婚了(據說班長是我),兩人現在還在幸福米行上面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個不是業配,是我代表本班同學滿滿的祝福!(其實我們班後來還有另外一對也結婚了,我勸大家小學同學會要經常召開,可能幸福就在你身邊喔!)
也許讀者已經看得有點累了,但有些建築物我還是提一下,留個紀錄吧!八德路和復興北路口,蓋了一棟大廈叫芝麻大廈,一開始設計就是要做百貨公司的,所以第一代就叫芝麻百貨。芝麻開門,永遠開門歡迎大家,真是有創意的點子。我小學同學說曾經放學一起約去坐過上面的電梯,體驗百貨公司的新鮮。
後來百貨一直更名,又叫興來又叫中興百貨,現在乾脆也不做百貨,成了星據點KTV了。重點是旁邊的總督首都電影院,這是台北市第一家午夜場電影院,可以看到半夜1,2點。那時我和別人說我家附近半夜1,2點會塞車,都沒有人相信,其實是真的。
至於我家“後院”的地方,本來就真的只是“還好”的頂好商場,我媽偶爾會帶我去對面的愛群地下商場買大石頭或大列車牛仔褲。後來蓋了非常重要的SOGO百貨,改寫了百貨業的歷史。SOGO百貨一樓大門口的花鐘,每到整點報時,前面一定聚集了一群人在觀賞,花鐘上好多小玩偶進去又出來,數十年如一日的優美音樂旋律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後來甚至市民大道還開了微風廣場,我一直認為的“不過是我家後院”成了雙北地區大家朝聖的景點。有一次我一出門發現為什麼我家旁邊的巷子有人在排隊,結果是SOGO週年慶的福袋排隊排到這裡來.....這都是小學時純樸的我無法想像的事情。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 我的小學時光--記民國70年左右的敦化國小附近一帶](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hinnyjune/1724582178-2018706722-g_n.jpg)
寫這篇文章前我詢問了許多小學同學,大家把兒時的記憶又翻了一遍,整理出很多有趣的往事。有同學感嘆想當初我們還是天真無邪的小學生,轉眼竟然已經年過半百,旁邊的景物也是物換星移。有什麼辦法呢?人生就是這樣。小時候有著用不完的時間,現在則感嘆剩的比過去的還要少得多。看著跟前的兒女,正在享受他們的美好時光,內心有說不出的嫉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在此我要祝福我的兒時玩伴們,每個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幸福的過著人生的每一天!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