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200722_230612.jpg

 

      

  有聽古典音樂習慣的人都知道,同一個曲目兩個不同的演奏版本往往聽起來是天差地遠,像貝多芬的交響曲擁有好幾個版本是正常的狀態。剛開始入門時可能是隨便買買,進的貨千奇百怪。有一點水準後會去追逐權威名盤,等到名盤也買得差不多了,又再去追一些其他千奇百怪的貨……真是奇怪的過程。

 

        對聽某個曲子的第一個版本,其實是會有特殊感情的。要想,既然這是第一個版本,表示之前對這首曲子是很陌生的。於是第一個版本「餵」給你什麼,你就會照單全收。有些可能是這個指揮特別有個性的處理,其他人都沒這樣做,你也認為是自然的。等到聽到第二個版本,才發現竟然可以差這麼多。

 

        這種特殊的感情,很像是小鴨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把它認為是媽媽那樣。有時這種感覺會不知不覺根深蒂固在內心中,聽了好多別的版本,各有各的好,但好像不是「自家的」。等到聽回第一個版本,才有「回家了」的感覺。也許還發現很多小缺點,但竟然也會「包容」,就是覺得「還是這家吃得慣」。

 

        以我來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福特萬格勒的布魯克納八號。很怪吧!竟然有人第一個版本是聽他的。福老沒有運氣活到立體聲時代,MONO的錄音加上大多是現場演奏,音質差還有人咳嗽,愛樂者多半是敬而遠之。至於我為什麼會買呢?這還有個小插曲。

 

        當年是傑利畢達克預備第二次帶慕尼黑愛樂來台演奏。第一次造成了傑老轟動與旋風,大家突然知道有這麼一個活著的可以和卡拉揚PK的大師,所以第二次來當然愛樂者如我一定是磨刀霍霍早早買好票要聽,曲目就是布魯克納八號。後來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傑老太老了,身體有狀況不能來,於是我們當時的新秀指揮呂紹嘉代替上台,還親自飛去德國找傑老請益……當天的表現還是很棒的,但我們不知道很棒是因為慕尼黑愛樂本來就很棒,還是呂紹嘉也有功勞。由現在對呂指揮的了解,他和傑老的風格應該是差很多的。他很靈動,傑老則是鈍重。當時的他應該只是儘量COPY傑老的處理,即使有想法也不可能要樂團180度大轉彎吧!

 

        扯遠了,回來談為什麼那麼多名盤的布魯克納八號,我會買這個「破」錄音呢?話說那時最常去的唱片行是公館玫瑰(還是派地?不確定,總之是大學口那一帶),裡面有一個很專業的店員姓歐陽。去那裡買久了,習慣什麼都問他,也算有點認識。當我提到布魯兄納八號,他說:「你會不會介意老錄音?本來是該推薦卡拉揚的,但我想你的話可以聽福特萬格勒」你看,我就是耳根子軟,人家都轉個彎誇你是內行人了,那還有買卡拉揚那種「錄音高級,藝術次級品」的可能嗎?於是我帶著Arkadia的海盗版牌子的福老布魯八回家,享受那種一聽就欲哭無淚的音質與不知為何咳嗽聲錄得特別清楚的「歐陽名盤」,一邊痛苦一邊告訴自己,我可是內行人啊!外行人才聽錄音效果啊……

 

        今天,我又再度聽起了福特萬格勒版的布八(布拉姆斯只有四,不會混淆),熟悉的感覺再度於心中升起,這就是我心目中布八的「原型」。福老和傑老是極端中的極端,福老的布魯克納是隨時會爆衝的。他指揮的維也納愛樂就像是他的軍隊,慢板讓你休息,優美的歌唱性旋律讓你覺得弦樂那麼多提琴就像一個人在演奏一樣齊整,不管是音符上或是感情上。但一旦有機會,「布魯克納式漸強」立刻帶出大軍氣勢(第一樂章),「布魯克納式漸快」會馬上滾動到令人喘不過氣來(第四樂章)。誰說布魯克納像切割屍體?福老把布魯克納演得跟華格納一樣生動活潑、虎虎生風!

 

        不過,這可是不在乎錄音的「內行人」才能體會的喔!

P_20200722_230623.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布魯克納
    全站熱搜

    shinny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